首页 > 热点

环球关注:小鹏/理想/丰田智驾对比测试,「存在感」最低的赢了

来源:AutoxByte 2023-03-30 17:14:07

作者 / 曹锦

在位于常熟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(TMEC)测试场地内,除了一台bZ4X外,还有一台理想L9和小鹏P5。从决定追上智能化「先行部队」开始,丰田就更换了产品对比的维度。


【资料图】

现在,过去的TSS(Toyota Safety Sense)有了新的名称: T-Pilot ,它也代表丰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阶段。

作为千万量级的品牌,丰田总部考虑的通常会是「大局」,也就是全球市场的普遍需求。而面对中国异军突起的智能化浪潮,在过去的6年中,丰田中国都在持续向本部反馈新的技术需求,终于,他们如今展示出了近乎质变的成果。

不过,由于当天的测试活动处于保密阶段,我们无法进行拍摄,因此只能使用官方素材。

智能泊车助手(AP)+

泊车辅助制动(PKSB)

本次为自动泊车设置的车位比较常规,空间充足,划线清晰光线好。三款车的表现均无硬伤,只是有些细节差异。

首先,小鹏P5在检测出车位后,向前打轮的幅度偏小,导致需要前进两把才能泊入。而且,左右距离不一致,出现压线情况。

而理想L9向前打轮的幅度更大,基本可以做到一次泊入。

再看丰田bZ4X的智能泊车,首先感受就是「快」。

「从我们的测试平均时长来看,丰田车辆约30秒完成泊车,理想是40秒左右,而小鹏则需要一分钟左右。」由于前方没有障碍物,丰田选择大角度泊入,一把到位。

但速度太快难免会令车主不太踏实,所以丰田也提供三挡速度选择,以及泊入位置喜好选项,例如靠前或靠后。

第二轮是单独测试丰田的泊车辅助制动(PKSB)功能:在手动泊车模式下,研发人员在车辆尾部用移动人形障碍物模拟「突然出现的儿童」,丰田车辆能够感知到并急速刹停,该功能只是依靠车尾摄像头进行感知,而非毫米波或超声波雷达。

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(PDA)

PDA(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),即系统预判存在碰撞危险,主动启动转向控制功能,主要是用于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。该功能启动的前提通常是障碍物的位置不至于迫使车辆刹停,且有足够条件避让。

在开发过程中,丰田对大量事故进行模拟仿真,再将这些结果用于算法训练,以求让PDA「能像老司机一样智能」。

另外,出于人性化的考虑,PDA在干预驾驶时并不会报警,而是一种近乎「无感」的方式微调方向,以安全距离避让障碍物。

「我们秉持『润物细无声』的概念,使系统尽量像老司机一样流畅且平稳地驾驶。在车辆有条件进行转向避障时,就不会进行刹停,也不会预警。」丰田方面介绍称。

预碰撞安全系统(PCS)

丰田的PCS功能类似于大家熟知的AEB,也就是直到今天仍会被诟病准确性的一项功能。

在对三款车型的测试中,我们都是以50km/h的速度驶向模拟车尾的障碍物,结果却各不相同。

首先,小鹏P5在第一次测试中,居然无报警也未刹车,只能依靠人工介入紧急转向,搞得我们特意确认了一下功能是否开启;在第二次测试中,车辆报警较为仓促,自动刹车也不够及时,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也很短,还是产生了轻微碰撞。

「在反复测试中,我们发现P5对车型障碍的感知不稳定,但对行人的感知比对车辆好很多。」研发人员表示。

果然,在对人型障碍测试中,P5能够及时刹停,但是距离障碍很近。

在同样场景下,理想L9面对车辆和行人障碍,均能及时刹停,与障碍物之间还能留出约2.5米距离,但是刹车比较激烈,能明显感到安全带勒紧。

在测试丰田的PCS功能时,我们先将PDA关闭(不然系统可能会过早干预降速),并以同样速度行驶。通过测试可以发现,丰田PCS除了能准确感知车辆及行人障碍物,还能适时分阶段调整速度,刹车更加柔和,更像真人司机的操作。刹停后,车辆距离障碍物1.5米左右,其特色就是全程都没有什么急促感。

动态雷达巡航控制(DRCC)+

智能车道循迹(LTA)

智能巡航其实也已经不新鲜了,如今丰田要做的,还是将这种「简单」的功能「吃透」,做到更加敏捷、更加拟人。

丰田的DRCC系统,采用的是4颗环视摄像头结合毫米波雷达的融合算法,此外还在后视镜下方装载了红外线传感器,利于夜间的排线识别。

在TMEC的测试车道上,我们主要体验的是在80km/h的速度上限下,进行跟车、超车,应对加塞及车道保持。 听起来很简单,但实际对比下来,车与车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。

例如,小鹏P5的动作也比较流畅,但风格偏向保守。当前车提速或驶离后,P5的提速稍显犹豫,后半段加速会更迅速。

在通过半径300米的大弯道时,P5车身轨迹较稳,但时速降到了60km,出弯后的提速也显得慢了半拍。

理想L9在感知到前车提速时,也是提速有迟疑,导致与前车距离一度拉大;且当前车加塞时,刹车还是会有点猛,乘员会明显感到身体前倾。同时,在车道保持层面,虽然车辆轨迹较稳,但能发现方向盘会反复修正。

而丰田DRCC的特征,还是强调的「舒适性」。这听起来很不炫酷,但实际对比起来,才会发现这有多炫酷。

首先,当前车提速或驶离车道时,丰田测试车几乎没有迟疑就立刻提速跟上或超车。而前车刹车时,丰田也会逐渐降速保持距离,不会出现明显的刹车顿挫感。另外,在弯道上,系统判定当前曲率不需要减速,因此保持了80km/h的速度通过。

最难得的是,其加减速几乎没有任何突兀感,相当平稳,甚至很多真人司机可能都做不到这样的决策。

小结:

当然,此次测试是在丰田的主场,场景设置简单,测试条件良好,测试场景也或许有「扬长避短」的设计,但毕竟三款车型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测试。

在智能车的内卷大战中,ADAS自然已不再新鲜,但比起自动驾驶却是更加普及和实用,也仍然有许多改进的空间。比起许多智能车在基础功能上仍会令人感到紧张和不适,甚至还会存在失误,T-Pilot在测试中体现的这种「无感」式的协助,显得尤为难得。

*此次测试车辆均由丰田方面提供,我方确认相应功能开启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